其技术含量依赖于光催化作用的光催化剂,形成一对电子装置空穴对,空气氧化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工业废气,将VOCs气体分子结构的空气氧化溶解成像CCh、H2O这样的小分子水,使VOCs得到净化。
1974年,日本国权威专家Fujishima和Honda首先发现了光催化的现状,近年来在VOCs治理方面光催化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些成果,而关于光催化技术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增多。由于钛白粉催化剂活性高、物性稳定、催化反应效率高、成本低,已成为现阶段常用的一种光敏催化剂。影响TiCh光催化实际效果的因素有:光照、VOCs浓度、等待时间以及与空气污染物相互作用等。雅各布等禺利用光催化技术,将TiO2分别放置在光照极强和光照差的标准下,以解决甲苯问题,结果表明在光照强的条件下,甲苯的净化效率比光照差的情况要高得多,还证实当甲苯浓度为30-120ppm时,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什么影响,此时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限定的主要是光催化作用,而不是吸附作用。在Obee等人的实验中发现,当空气污染物甲苯浓度低于4ppm时,光量子使用率较低,浓度越低催化反应的实际效果越差,这一时间催化技术解决实际效果的关键作用就是吸收作用。根据Hosgson等[90]的研究,VOCs有机废气在光催化油烟净化器中停留的时间越短,净化率越低。Chen等[91]发现,利用光催化技术解决VOCs与SO2>NO等气态化合物的结合问题,SO2会在光催化作用下生成硫酸根,抑制VOCs的吸附作用,从而使VOCs对树脂的吸附能力下降。
光催化技术解决了传统温和、机械设备简单、成本低的缺点,但由于光量子效率低、化学反应速度慢、对金属催化剂特异性的敏感性差,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市场推广。